
凱發K8國際,凱發k8官網,凱發K8國際,電氣工程。凱發K8國際官網,8月12日,第三屆高校電氣電子工程創新大賽在三峽大學圓滿收官,本屆大賽由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主辦,中國電工技術學會、清華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共同發起,施耐德電氣獨家贊助。這項面向全國高校學生ribibi,貼近實際工程的探索性、實踐性競賽活動,旨在推動教育界與產業界的緊密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設立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的平台。
    
本屆大賽圍繞“面向雙碳戰略,探尋新型電力系統解決方案”主題凱發K8旗艦廳,設置了自由命題和企業命題兩大賽項。其中,企業賽道即“施耐德電氣Go Green電力電子創贏賽道”,聚焦電力電子創新、電氣智能控制應用和電力系統仿真軟件,設置了“雙向直流隔離變換器”、“AI算法實現伺服系統的優化控制和運動軌蹟規劃”和“工業園區光儲微電網的規劃與設計”三大方向。
今年,共有來自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375所高校的3075支隊伍踴躍參與,78所高校的152支參賽隊伍成功進入決賽。決賽現場,參賽團隊展示了一大批既具有深厚技術儲備,又充滿創新思維的參賽項目。最終,來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參賽項目“面向數據中心48V供電系統的高降壓比高效高密度XPU電源”凱發K8旗艦廳、浙江大學的參賽項目“基于SOC綜合算法的雲邊協同個性化電瓶管理軟件”和“雙向直流隔離變換器”分別贏得硬件、軟件和企業賽道的最佳創意獎。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副秘書長王志華介紹:“2021年,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就開始醞釀這一創新大賽。大賽作為推動高等教育界與工程界的結合的平台,目的在于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落地做出貢獻。同時,大賽也是培育創新人才的良好平台,能夠促進學校的理論學習與工作實踐的結合。舉辦三屆以來,大賽獲得了飛躍ribibi。首屆賽事吸引了206所高校參與,共計768個團隊踴躍報名,至第三屆時,參與高校數量增至375所,同時報名的團隊也達到了3075個,影響力顯著提升ribibi。”
    
本屆大賽主題圍繞新型電力系統展開。王志華副秘書長介紹,新型電力系統不僅是新型能源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載體。要構建新能源佔比逐漸提高的新體系,能源、電力等相關產業的整體形態將發生巨大的變化,給產業的發展帶來挑戰。
同時,產業變化也為電氣工程的技術發展和人才教育帶來巨大挑戰。三峽大學副校長黃悅華提出:“面對產業的新需求,高校要重構人才培養體系,特別是課程體系,要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課程項目化、項目工程化、工程創新化。並且,我們要切實推進高校的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的無縫銜接,通過引進產業的真實先進技術,以產業實際問題來進行教學,拓展學生的工程思維ribibi,培養把知識、工程和技能相結合的能力。未來的人才培養不僅僅需要高校,更需要學校、企業、社會三位一體凱發K8旗艦廳,共同努力。希望以此次大賽為重要契機,教育界、產業界繼續強化協作ribibi,形成資源共享、信息交互、人員共生、校企融合的開放辦學格局。”
    
三峽大學凱發K8旗艦廳、施耐德電氣深度參與了本次大賽的全過程組織工作,包括賽程、賽題的設計,比賽方案討論設計,初賽、省賽以及全國決賽組織實施,評分標準的制定等。施耐德電氣還提供了賽題相關的培訓,並由資深工程師為參賽隊伍的項目設計方案提供指導。賽後,優勝團隊還有機會參與施耐德電氣的參訪、學習、實習等。
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能源管理中壓及服務業務中國區負責人徐韶峰表示:“面對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只有以‘產教融合’的方式來培育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凱發K8旗艦廳,才能更好地助力產業應對發展挑戰。我們為這次大賽設置的企業命題賽道Go Green,也是施耐德電氣在全球的經典產教融合項目。賽題聚焦的熱點課題,如電力電子的創新、電氣智能化,以及電氣仿真軟件的應用,軟硬結合等,都是當前的產業應用和未來的趨勢方向。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賽題,促進參賽隊伍把理論知識與產業熱點相結合,為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探索前沿解決方案,同時助力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為各行各業做好人才儲備。”
    
據介紹,施耐德電氣長期堅持“產教融合”,通過賽事平台、企業定制選修課、師資培訓、技術分享、實習實踐、職業發展工作坊等各項舉措,形成整體閉環。目前,施耐德電氣已與100多所大學及高職院校達成合作,每年有上萬名師生在聯合實驗室中開展學習和科研。
黃悅華副校長介紹,“施耐德電氣與三峽大學合作共建了ETAP仿真實驗室,用于滿足教學、科研需求,以及工程項目設計需求。該實驗室今年還將升級,保障人才培養扎根于產業最前沿的技術和理念”。同時,施耐德電氣的ETAP全新電氣系統數字孿生平台也應用于本次大賽,為參賽選手提供了沉浸式的新型電力系統開發環境和工具凱發K8旗艦廳,激發工程創新,助力探索創新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