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既是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安排。“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一個歷史與實踐概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形成發展起來的,是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探索與實踐、改革開放以來孕育與發展基礎上,特別是經過新時代十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與完善取得的創新突破。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既是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片瀨亞紀,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安排。“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一個歷史與實踐概念片瀨亞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形成發展起來的片瀨亞紀,是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探索與實踐、改革開放以來孕育與發展基礎上,特別是經過新時代十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與完善取得的創新突破。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探索是從社會主義工業化開啟的。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提到“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人民的福利,便沒有國家的富強”,並提出“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鬥爭”的努力。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現代化與未來國家發展展望。新中國成立前夕,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正式提出了“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奮鬥目標。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先後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工業國家”“完全現代化的、富強的社會主義工業大國”等目標,“社會主義工業化”線索貫穿始終,此時的現代化的方向和重點就是“工業化”,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探索。毛澤東在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提出要“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共和國”“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在第一屆全國人大上週恩來提出“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工業國家”,他指出,“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我們就不能擺脫落後和貧困,我們的革命就不能達到目的”。隨後,他強調,我們一定可以在不很長的時間內,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完全現代化的、富強的社會主義工業大國。在黨的八大開幕詞中,毛澤東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國家”。黨的八大所修改的黨章中將現代化的目標寫進了總綱,中國共產黨的任務,就是“使中國具有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這就是早期所提的“四個現代化”,其實主要還是建設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的方向和目標。
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容和方向是從“四個現代化”探索開始的。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中提出:“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毛澤東強調“現代科學文化”,此後又提出“科學文化現代化”凱發k8官網首頁。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說:“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毛澤東審閱週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草稿時加寫的一段文字中指出:“我們必須打破常規,盡量採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正式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片瀨亞紀。至此,“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和“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目標被正式提出,體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早期探索和實踐凱發K8旗艦廳,。
雖說實踐發展中的曲折、一些不利因素幹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但在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仍然取得了很多現代化建設成果。恢復工作不久的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指出,“在二十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隨後,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中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一場深刻的偉大的革命”,“把我國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的目標。可見,黨中央工作重心轉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後,“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和“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成為黨和國家重大實踐中的熱詞,甚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上同時出現。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到“為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而進行新的長征”和“把我國建成現代化的偉大社會主義強國而奮勇前進”,反映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概念在孕育中不斷發展。
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到“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二大提出,“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並提出“在新的歷史時期中K8凱發登錄,要把中國這樣原來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黨的十三大明確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方向和下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三步走”戰略。其中第三步凱發k8官網,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黨的十四大按照社會主義現代化“三步走”戰略安排,提出了“建黨一百週年”和“建國一百週年”的目標片瀨亞紀,即“建黨一百週年的時候,我們將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K8凱發登錄,“建國一百週年的時候,就能夠達到第三步發展目標,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十五大、十六大除了在第一個百年階段目標表述上有所不同外,第二個百年目標基本延續了黨的十三大提出的“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發展目標。黨的十七大則完善這一目標,提出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增加了“和諧”要求,進一步發展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概念內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雖說借鑑了資本主義現代化有益的發展經驗,但絕不等同于資本主義現代化,更不是西化、洋化,而是符合中國特點的“中國式的現代化”。從“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到“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從建設“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到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K8凱發登錄,從“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到“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呈現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形成脈絡,更重要的是概念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揭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踐的與時俱進片瀨亞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布局和實踐方向日益明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步驟和目標日漸明晰。黨的十八大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兩個百年”目標。黨的十九大發展和完善了“兩個一百年”目標任務,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凱發K8國際。,實現由“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步走”戰略安排,指出“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至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步走”目標被正式提出。
黨的二十大指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K8凱發登錄、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進行謀篇布局,指明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現途徑,展現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光明前景,最終是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呈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創造性探索、歷史性實踐、規律性認識。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成並非一蹴而就,歷經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探索與實踐,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的孕育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形成與完善,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第一個百年目標、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引領性關鍵概念。縱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發展演進,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對“現代化”的長期思想認知、理論探索和具體實踐的歷史軌蹟,呈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追求進步片瀨亞紀、發展變革的歷史圖景,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指明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方向。
梳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概念可知,每一個政治概念的提出背後都浸透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接續奮鬥和偉大創造性實踐。為了實現黨的初心使命K8凱發登錄、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大歷史任務,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推進理論創新與實踐創造並回答時代問題,不斷取得新的偉大成就。今天,中國共產黨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信心K8凱發登錄、同心同德,埋頭苦幹、奮勇前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共產黨基本政治概念的源流考釋與語義形塑研究”(21ADJ003)階段性成果】